专题

青春风采

追寻聚变超导电物理工程研究的“心”与“星”

2016-09-20 | 作者:叶华龙 |【 【打印】【关闭】

  在本年度等离子体所“优秀青年人才”评选活动中,来自装置总体研究室的郑金星博士榜上有名,但他总是谦逊地说这份荣誉属于集体,属于团队的共同支持。“我只是努力踏实地做好每一天,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这座岛、这里的人,以及我热爱的大科学工程无比优越的平台”。“尽管我的专业不是等离子体物理,但很幸运能在这里成为大科学工程一个小小的分子,坚守着心中的梦想,在这里每一天都很充实”。或许正是这份执着与坚守,让这位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每天都能够快乐地面对生活,面对课题,面对挑战。

  翻看郑金星的简历,不难发现,自2014年7月博士毕业,参加工作才两年的他已经完成了数项较有显示度的工作。主持美国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和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同时,参与科技部ITER计划专项项目2项。获得过“中国科学院美国超导公司奖”、“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发表IEEE Trans App Sup封面论文等SCI论文20余篇,发明专利若干项……面对成绩,郑金星谦虚地说到“这些都是过去,没有大科学工程平台和所领导对我们青年人的重视和培养,我不会有任何进步,所里比我优秀的年轻人很多很多,我只是微不足道的平凡的一员”。

  谈及毕业才两年已经完成的几项科研任务,郑金星表示很幸运能够有机会来等离子体所攻读博士并且留所工作,没有等离子体所的科研环境以及平台就没有自己的成长与发展。无论学生时期还是现在的职工身份,他都努力珍惜研究所给予的机会,一步步提升锻炼自己,在超导电物理工程研究方面发扬大科学工程优良传统,逐步培养独立承担项目和任务的能力。谈到刚到所里读书的时候,郑金星表示最大的收获是感悟到从最初的迷茫到现在觉得每天时间都不够用;谈及成长,郑金星总是不忘重复着一个个老师,一个个师兄以及一个个曾经项目组成员的名字。“生活就像一个玻璃杯,导师和师兄们帮我填满石块,而研究所大家庭则帮助我每天都填进五彩缤纷细腻的沙子,让我坚守心中的执着与梦想,跟随大家庭的脚步成长”。

  说到如何在多项并行任务中协调好时间,郑金星说自己没有什么特殊的秘诀,坚持做到当天能完成的任务坚决不拖沓到第二天。短短的两年时间,郑金星在所负责了超导电物理相关研究工作和横向课题任务,配合项目组完成CFETR-Phase I超导磁体系统概念设计工作;负责开展美国磁重联空间物理装置核心磁体系统部件的设计和研制,完成项目验收并交付美方;负责并完成反场箍缩KTX装置纵场、极向场和欧姆场等磁体系统的设计研制和集成。不久前,由他负责的中美合作项目“FLARE磁重联空间物理装置高磁通耦合场线圈系统研制”项目通过验收并交付至美方,项目的高质量完成获得美方专家的高度评价,而他却说“成绩属于研究所安排的团队,还有很多默默无闻背后付出的人,我只是做好了我的职责工作”。笔者得知正是因为“职责工作”取得的成绩,目前他又承担了聚变高场高温超导磁体研究以及横向课题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主机磁体系统设计等工作。

  谈及工作压力,郑金星说他最喜欢的一句格言“Life can be good, Life can be bad, But life is what you make it”。胜不骄、败不馁,科研本身就是不断探索的过程,踏实做好每一天每一步就是眼前这个年轻科研工作者的信仰,因为有信仰,所以可以坦然面对压力,可以在失败时不放弃,在成功时不骄傲。“这个信念我是从很多老一辈导师、年轻一代的学长、默默无闻的大科学装置实验和运维人员身上体会到,或许这就是潜移默化的熏陶”。面对工作与成绩,郑金星表示自己还是年轻人,需要进一步学习和积累的还有很多,要继续珍惜人生中最美好的黄金时段,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勇于担当,让青春年华在聚变工程技术开发和超导电物理工程研究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工作积极努力,专业知识丰富,除了这样的标签之外,郑金星给人最深的印象便是热情主动,微笑的眼神总给人一种亲和感。繁重的科研任务外,生活中的他,同样是井井有条,经营着幸福美满的家庭以及朋友、同学之间的互动友爱,助力他在超导电物理工程研究的征途中砥砺前行。谈及已经6个月的女儿,他总是一脸的兴奋,“不管每天的工作多忙碌多疲惫,当回到家看到张开小手臂的女儿,一切都很释然,从女儿身上更加体会到应该乐观面对生活与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坚守心中的梦想与执着”。

  有理由相信在等离子体所开放、公平、民主的科研氛围及宽松和谐的科研环境中,在研究所对于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下和自身的不懈努力奋斗下,在追寻聚变超导电物理工程研究的道路上,郑金星能够坚守心中的梦想与执着,在不久的将来闪烁聚变超导电物理工程研究璀璨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