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庆征文


电源心中,太阳在手


王重马(二室)

 

 

  沿着长江路,拐过大铺头,一路向北,走到科学岛路的尽头,就是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作为一个合肥土著,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这个名字,跟大部分普通孩子一样,我也有个科学家的梦。自幼便听说这里有很多这类人士,这对于我的吸引不亚于武侠小说里那些实力强劲的隐世门派。其实这段路并不长,可我却花了20多年才第一次走进了这里。

  那是个阴雨天,我撑着我的那把破伞第一次来到了这里。本就人烟稀少的岛上,在这种天气就显得格外的安静,偶尔看到几个人也是行色匆匆。开始我以为他们是为了躲雨,后来等到自己也变得跟他们一样时才发现,好像这是个职业习惯。

  上古时期,神话里说,天上太阳多了,所以有后羿射日。当时听了,感觉后羿真是个厉害人物,不愧是上古大神。可后来听说还有人在“造太阳”,乍一听,这肯定是个更厉害的神话吧,毕竟创造要远远难于毁灭。来了岛上后才知道,原来是无知限制了我的想象,这堪称神迹的壮举正在被我们的科学家们努力地实现着。一亿度的超高温、零下两百多度的超低温和几万安培的超大电流,这些快要突破人类极限的条件就这样被整合在一个小罐子里,就算是那些上古大神们或许也无能为力吧,每每想到这些,真是佩服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常想着,如果我们岛上是个修真门派,那我们所的十三个研究室岂不就是这个大门派的十三太保了?人类生而追求更高的需求,为了亿万万同胞的未来生存,电力是不可或缺的,而我们二太保--电源及控制工程研究室,就是给人造太阳提供驭电之术的。听上去可能是有点夸张,因为我们二室没什么,我们二室没什么,也就是国内最早研制出电磁炮的单位;我们二室没什么,也就是出了两位院士;我们二室没什么,也就是拥有国内最大功率的电气检测中心;我们二室没什么,也就是推翻了国外专家的电源技术方案,拿到了一个价值十亿RMB的电源采购包;我们二室没什么,也就是有很多国内研究机构都羡慕的独立变电站。是啊,这有什么呢,毕竟是要给太阳驾驭电能的,没有这些怎么敢造太阳呢?

  常听人说,人的脾气是和能力是成正比的,可在我们这,却恰恰相反。仍记得刚来所里那会,想着大牛们该是长什么样的,所以去食堂吃饭的时候经常缠着师兄给我介绍,这个是院士,这个是X室主任,那个是XX领域的权威。我一眼望去,心里犯着嘀咕:这要不是师兄亲口所说,我都怀疑他是不是在忽悠我。感觉这些大牛们就是普通老百姓啊,穿着朴素,平易近人,有的人还一口方言,丝毫没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我再一次被自己的幼稚打败,真正的大牛,不是锋芒毕露,而是胸有绝世武功,对外却返璞归真。

  以前常感慨大学的学习氛围好,图书馆和自习室的灯会亮到很晚,期盼自己也能如那般刻苦努力,可来到二室后才让我明白,我所理解的用功努力未免太浅显了一些。一次因为做实验错过了班车,我问刚毕业留所的师兄怎么回家,他轻描淡写地说道:之前留在这的被子还没拿走,就在这睡一晚吧,没什么的,早已习惯了。说完从柜子里拿出被褥往地上一铺,留下半天没合拢嘴的我站在那发呆。一次深秋,师姐身怀六甲,为了赶进度,挺着肚子连续通宵加班一周,没有说过一句“我不行了”,让20岁出头的我深感汗颜,这样的事例还有太多太多,让我明白科研靠的不仅仅是满腔热情,更多的是脚踏实地的勤奋。

  在每次的对外科普讲解中,我都十分自豪地对参观者说着我们的历史,建所40周年,托卡马克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看别人脸色到部分领先世界;在ITER国际项目中第一批交付部件;主导设计国内的下一代核聚变反应堆。为什么我们可以做到?为什么只有我们能做到?这里面我想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归功于我们科研工作者们的勤奋,这不是一个人的勤奋,也不是一辈人的勤奋,而是一辈辈传承下来的以身作则的苦干精神。在他们的眼里:

  往后余生、风雪是你,平淡是你,

  无论是尘埃落定,还是浪打石穿,

  对科研的付出,从未停歇,

  在停下休息的时候,从未忘记下一次的奔跑,

  他们不是不会挣钱,是甘于奉献,

  他们也许不善言辞,但是绝对会团结协作,

  他们不是与世无争,是锐意进取,

  他们也许身体单薄,但是绝对会争创一流。

  生而为人,如此在世间走一遭,岂不快哉?

  在跟普通人一样的穿着打扮下,做着人造太阳的你,

  心中一直有一颗小太阳!

  这才是我们的绝世武功。

  中国的人造太阳是怎么造的呢,就是靠这些一个个“小太阳”在点亮自己的同时又照亮别人,一年又一年,经久不衰。他们才是科学岛夜空中最亮的星,有了他们,人造太阳的神迹就不会太远,而我们终将有一天,也会成为他们。

四十年风雨兼程

四十载春华秋实

当前,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地址

中国安徽合肥蜀山湖路350号

传真

+86-0551-65591310

电话

+86-0551-65591307

邮编

230031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安徽合肥蜀山湖路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