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庆征文


与小太阳为伴


  刘常乐 (四室) 

  

  

  我第一次来到科学岛是在2003年的春季。那个时候岛上的主路刚好新修,人行道石砖有些地方还堆积了一些泥土。下了公交车,我就是沿着这条路一步一步地走到等离子体所,当时的两只脚还沾满了泥土。

  等离子体所人干的是什么?答曰干的就是人造太阳的活计。如果没有科普的话,对一个第一次接触者或者陌生的听者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异想天开的事情,你本事真大,太阳也能造吗?!而事实竟是如此,我们的研究所自一开始便是在研究小太阳。直白点,就是希望通过太阳发热的原理为未来的人类发明一种获取能源的装置,美之名曰“人造太阳”。 

  我来研究所里刚开始是做研究生的。因为学的是机械专业,后来就跟着老师们做装置设计研究了。当学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只做一件事,你把你的课题做好就行啦。但是私下里却并不这么认为。研究所乃至整个岛上,人才济济,年长资深者、海龟年轻人……,谁都有两把刷子,学生,你是要学习的呀!所以除了课题之外,当学生只要有机会都应该学习。而所有这种机会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听老所长霍裕平院士的报告。他总是侃侃而谈,一两个小时过去之后你仍然不感觉到任何的枯燥与乏味。后来我的老师对我说,他是等离子体所的天才!因为什么呢?他的创新思想。是他领导引进了俄罗斯的聚变装置,也是他力主建造全超导聚变装置。霍院士的报告我听过3次,每次都有心得,天才的本领倒是没有学到,但是却悟出了不少科研的道理。 

  在等离子体所学习与工作,我先是住在研究生宿舍。看门的大爷姓张,很能说。科学岛的前世今生他都知道。我对岛上以前有很多蛇和蜈蚣的事情并不感兴趣,可是对他说的科学神童一事比较感兴趣。张师傅以前在江西农场工作过20年,对那个神童很有了解。我说科学之路还是一步一步来比较好,拔苗助长并不可取。咱们的研究所已经做了几十万次等离子体放电实验,为什么?那就是一步一个台阶。所以科学之路上并没有神童,只有艰苦的探索及不懈的努力,更有很多的次失败与茫然。 

  我后来学生不做了,也就搬迁到了岛上的东区。当时的东区里人烟稠密,小卖铺、谈天的、打扑克的和带小孩的,依然就是一个生活的小社会。我家租住的那种房子是一室一厅。客厅朝南,每到下雨天我都喜欢在客厅里泡杯茶,看着阳台外的雨,就那么一直下着,雨越大茶的味道越浓。我同学从蚌埠过来说你这地方真好。的确,科学岛上不仅仅是树木比较多,还有董铺水库的包围,已然就是个世外桃源,做科研最为安静。 

  这些年过去了,我的工作依然,还是忙着与小太阳有关的事。虽然所做的事情不大,但是觉得很有趣味。工作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成功的事不多,更不值得一提。失败的事情往往记得很清楚,因为要汲取教训,学到避免错误的本领。如果从对待未来的态度来说,人还是得往前赶路才对,坚信太阳明天还会升起。中国梦,小太阳的梦,一切一切的美好的想法都需要我们去认真地期待与实现。

  现在,我们的小太阳就坐落在研究所的南边,靠近蜀山湖,与水作伴。而我,每天早晨骑车下到湖边,与小太阳作伴。这便是我的生活,也是我们研究所人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自己的小太阳。

四十年风雨兼程

四十载春华秋实

当前,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地址

中国安徽合肥蜀山湖路350号

传真

+86-0551-65591310

电话

+86-0551-65591307

邮编

230031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安徽合肥蜀山湖路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