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创作

王鹏:甘于奉献 勇于创新——淮南中心“身边的楷模”人物系列报道之三

2022-07-04 | 作者:文/袁荔 图/袁荔 |【 【打印】【关闭】

  在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有一个团队承担着十分重要的工作,主要承担ITER PF FEEDER终端盒(CTB&SBB)总装项目总工6套单个盒体总装项目,而在项目组所有工作内容中十分核心且关键的就是CTB焊接,90后的年轻小伙王鹏就是焊接团队中的核心一员。

  “资历最老”的焊接师傅

  2016年起,王鹏在淮南中心从事特种焊接工作,虽然在团队中年纪不大,却是“资历最老”的员工。2018年,开始焊接第一套PF4时,因为要求一个月左右完成任务,整个团队加班加点,“那时候焊接团队只有我一个人,其他同事都可以轮休,我却没有B岗”,焊接工作贯穿整个项目,王鹏每天连续工作12个小时以上几乎是家常便饭。“我那段时间真是身心俱疲,压力很大”,身体上的疲惫还不是最苦恼的,由于项目中管路拍片焊接质量必须达到5817B级——这是焊缝质量的最高标准,难度系数和精准度都很高,不容许有任何差错,一旦出错会导致交付进度拖延,耗材损失还要重新对管路内部进行清理,会牵扯出一系列的问题,所以王鹏肩上的担子特别重,对于经验不足的他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但是,就是这个年轻人,在压力和困难面前表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担当,连续40天他全身心投入,坚守在岗位上,最终按时按质完成了任务。

  敢于创新的“点子王”

  焊接工作要求很高,每次焊接结束都会要对焊缝进行射线,检查焊缝是否达到5817B级标准。第一次独立承担焊接工作时,他的焊缝7个有6个没有通过,被要求进行返修,领导通过同事旁敲侧击告诉他,如果下一次再出现这种情况,工作就要交给别人做了,这对于王鹏而言,是十分巨大的打击。但是,他的字典里没有放弃,一心只想尽快完成返修,不耽误后面的工作。经过2天的返修,所有焊缝达到验收标准。柳暗花明,王鹏在此次失败教训中反复思考,竟然发现了一种新的焊接方法,他将原先留缝焊接的方法改为无缝焊接,控制变形,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约时间,节约成本,节省人力,通过改进工作方法焊接合格率达到97%以上。工作之余,他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并取得了压力焊和对接焊的资格证书,全淮南中心只有2人取得了该资格证,证书的含金量也是王鹏工作能力的最好证明。

  甘于奉献的“小铁人”

  焊接工作存在极大的危险性,因为拿着焊枪手要稳不能有丝毫差错,一旦出现闪失,身体会被高温灼伤,多层绝热材料也会被烧毁,会引起消防安全等隐患,并且其中还有很多设备的关键部件和材料也会被烧毁,导致装置直接报废,这么高强度的工作,就算是年轻小伙子也吃不消。有一次在焊接过程中,王鹏因为连续工作体力透支,突然眼前一黑,发生眩晕,身体侧歪摔倒了,腿部受伤擦了个很大的口子,但是因为没有人接替焊接工作,稍做休息后他不顾伤痛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烫伤了怎么办,接着干呗”,王鹏打趣地说记得一次左手手臂被焊接后的材料烫伤,立马起了一个大水泡,他咬咬牙冷敷后继续干活,这种事对他而言已是家常便饭。在领导同事眼里,工作中的他一直都是踏实肯干,乐意助人,面对困难始终想着迎难而上,生活中他热爱运动,朋友很多,他努力向上,甘于奉献不服输的精神也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和王鹏一样兢兢业业服务基层一线的焊接师傅还有很多,他们朴实勤劳,踏实肯干,拥有服务团队的大局意识,为推进科研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

拿着焊枪的王鹏自信从容